人水和谐新画卷

——张湾区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综述
日期: 2024-09-02 08:53:45
来源: 十堰日报

碧波荡漾绿潮涌动

生态湿地水鸟蹁跹

部门协作联动巡河

守护河湖人人有责

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

(图片由张湾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水可化万物而利万物。

在位于张湾区的双星东风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硫化车间,每44秒就有一个轮胎下线,而每个轮胎的顺利生产都需过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制造关”。其转化水蒸气的水缘何而来?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能十堰热电”)是线索之一。

溯源其上,是全城70%的生活污水,经由神定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再到京能十堰热电转化“回用”而来。“回用”部分除保障企业发热设备冷却外,大多或转化为工业用水(气)、居民暖气,或转化为电能,即走完水再生的“光荣之旅”。

人水和谐,方能共生共融。十年间,为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十堰市一路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建立一整套工作制度,几乎国际上所有的可应用防污技术在此都有迹可循。在张湾区,节水再“生”仅是其中之一。

变“废”为宝

跳动的数字表格、实时监控的影像以及错综复杂的工程线路图……8月21日,记者在京能十堰热电技控“心脏”——化学运行集控室看到,六七名头戴安全帽、身穿工装的工作人员坐在办公桌前,专注地盯着电脑显示屏上的内容。

在办公桌前方的整面墙上,一个巨大的电子系统显示屏同步运转,实时反馈设备运行数据以及全园区监控影像实况、全部流程加工运转环节等情况。“严、细、真、实、勤”几个简单的标识格外醒目,透露着工作的特殊性。

“整个园区运转环环相扣,设备均由程序控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该公司化学运行主管廖洪峰介绍,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集控室长年安排5个班组实行倒班制,确保每天24小时有人值守,就连吃饭都是轮着去。

数据由系统把控,运转由程序指挥,这样的工作看似轻松,却时刻都是考验。毕竟,系统、程序、运转的设备,承载着一年近1200万吨的变废水为“活水”的重任,以及为北方“守井”的重大政治使命。

京能十堰热电项目是北京、十堰对口协作项目,也是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中水回用项目。该项目将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生产的中水作为工业用水主水源,通过先进的“中水回用”技术,实现了工业废水、含煤废水、生活污水、循环排污水、脱硫废水等处理后全部重复利用,每年可减少约1200万吨中水排入丹江口水库。

所谓“中水”,即污水处理厂处理完的尾水;而“中水回用”技术,正是京能十堰热电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的尾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循环再利用的一种节水技术。早在项目建设之前,为了打通循环连接环节,十堰市投资9000万元铺设管网15公里,专门建设一座泵房,将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输送到厂区。

“尾水到厂要经过两条管道进行分流处理,随后进入沉清、过滤池进行多次净化后再兵分两路,一路经过水泵进入制水车间,用于制取高纯度的除盐水,供机组发电和供热,还有一部分供发电,直接进入华中电网。”廖洪峰说。

在中水回用净化环节,高耸入云的冷却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塔高160米、直径达122米,塔内水流长年沿壁四散而下,借风力冷却汇入底端,再经专用管道输送至全厂发热设备助其“降温”,实现高效运转。经此环节,每年企业仅水费就可节省1500多万元,可谓一举多得。

据张湾区节水办公室统计,自2019年京能十堰热电项目建成投产至今,累计实现中水再利用4400万立方米。按照工业地表水0.15元/立方米计算,除去水损,直接节约地表水资源费达540万元,直接减排废水近150万立方米,为十堰市水资源再生利用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2月,京能十堰热电联产二期工程项目正式竣工投产,新机组建设到位,再加上创新采用脱硫废水浓缩技术,年废水“吞吐量”有望突破1200万吨,生态、环保、社会效益更加凸显。

得益于京能十堰热电项目每天“喝下”近3万吨一级A标准(接近地表水的Ⅴ类水质)中水,以及张湾区节水护水工程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24年神定河水质首次实现连续6个月达到Ⅲ类,水质大大改善,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机、水、人”三防

张湾区因车而兴,是东风车的摇篮,也是车城十堰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主战场。辖区总面积657平方公里,水文资源丰富,依堵河,临汉水,分布着犟河、神定河等流域大大小小的支沟39条,点位多、岸线长、分布广,河湖治理难度大。

近年来,张湾区不断更新河湖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持续提高河湖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物多样性。

“嗡——嗡——”近日,张湾区柏林镇犟河段上方,一架无人机顺着河流的方向忽高忽低、忽静止忽加速飞行,沿途采集各项信息。10分钟后,在市生态环境局张湾分局工作人员杨珍涛的操作下,无人机顺利返回,并带回河道河流最新数据信息。

“利用无人机巡河不仅可以缩短巡查时间,还能用更广阔的视野、更精细的角度,解决特殊巡查点位‘进不去、拍不着’的难题,清楚掌握河道河流实时动态。”杨珍涛说。

无人机巡河拍摄水域主体时,数据同步反馈到后台,可同时甄别河段是否存在垃圾、油污带、绿藻带等,以及是否存在违章建筑、污水违规排放等情况,一旦甄别出问题,立即自动响应,实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整改。

在张湾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遥感卫星实时监测、无人机高空巡航、摄像头全天候运转……44个网格监控点遍布全域,通过接入多元卫星数据、沿库岸线监控设备,对辖区水体、河湖、岸线、大气数据等进行实时监测。

该中心成立于2023年,是集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可视化平台,主要以卫星遥感技术为支撑,采用无人机巡逻、视频监控、志愿者巡逻等手段,对辖区发现问题进行主动监测、自动分析和智能预警。

该中心成立后,打破了昔日湖泊、水库等水空间数据分散在各部门、调取数据需要跨部门的工作局面,水务工作变得高效畅通,依托现代高科技手段,让河湖治理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空中有无人机巡河,线上有平台网络监控,地上还有人巡逻。自2023年以来,张湾区严格落实第7号省河湖长令,县级领导包联支沟全覆盖,组建由生态环境、水利和湖泊等为成员单位的神定河、犟河流域支沟治理工作专班,采取“一沟一策”“一图一档”等方式,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张湾区建立起“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员干部、志愿者联动制度,筑牢保水护水防线。截至目前,全区守水护水志愿者有7万余人。

田园共诗意

“哗——哗——”8月19日天刚亮,堵河方滩乡方滩村段,一声声划桨声打破了宁静。村民李崇合站在清漂运输船的船头,熟练地摇着船桨,将船向邻村徐家湾村流域划去,沿河搜寻湖面、岸边、草丛中的漂浮物。

船的另一端,30多岁的曹作仁握着长长的捞网,遇到垃圾,一伸、一舀、一倒,麻溜儿地将垃圾倒进船上的垃圾槽中。遇到水急弯多草深的地方,待船停稳,他便吃力地勾、扯、拽,不容一片垃圾藏匿其中……

船在水中行,船过河面清。“天气预报说今天夜间有雨,我们要提前清理河中的垃圾,确保雨过后河面不受影响。”李崇合说,他们往返一趟是16公里,需要耗时4个小时。顾不得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两人将捞上来的垃圾分类,沿途放进垃圾站里。所有工作忙完,已临近中午11点。

“除了特殊天气,只要看到河面不干净,我们就会划船去清理。”李崇合笑着说,“我今年快60岁了,是方滩村清漂队的队长,以前我以捕鱼为生,如今当上村里清漂队长,收入稳定,还能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贡献,我感到很自豪。”

方滩村党支部书记曹斌介绍,村里安排民间河长每天不间断巡河,村干部实时监管,各单位组织开展护河活动,志愿者积极参与,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碧水长流。

“堵河方滩段水质良好,地表可饮用水水质长年保持在Ⅱ级以上。”方滩乡环保站站长曹海林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堵河边,见山茶舍、创客基地、水云涧、月亮湾乡宿等一批市场主体进驻方滩村,30多家农家乐在云水画廊安家揽客。村民纷纷入股参与项目,享受分红福利。一批批在外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2023年,云水方滩休闲度假旅游区成功入选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方滩乡也被授予“十堰市网红乡镇”称号。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在张湾,更多依水而建的乡村因守水、护水、爱水重获生机,逐渐变美、变富、变幸福,这是“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新答卷,也是企业、为政者、全社会共同奔赴的意义。(记者  刘俊  兰璐  通讯员 杨宗志)

编辑:蔡雪阳

责编:陈玉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