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聚焦十堰“黑科技”:无人拖拉机耕地 机器人给土地“体检”

日期: 2025-04-12 09:14:20
来源: 湖北日报

4月3日下午3点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小河村,看到超炫酷的一幕——没有驾驶舱,仅凭一个拖拉机机头也能挂起旋耕机,在田间自主行驶、灵活掉头,翻起的土浪笔直如尺。

这不是改良版“萝卜快跑”,而是中国科学院研发、十堰国科鸿鹄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国科鸿鹄)生产的鸿鹄T70电动智能拖拉机,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运用传感器融合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可实现高精度定位、远程规划路径及自动避障。

国科鸿鹄是中国科学院智能农机成果转化产业基地,也是国内首家专注第三代农机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去年落户十堰。

4月3日,在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伏羲农场,国科鸿鹄T70智能农机在田间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记者走近鸿鹄T70,打开机盖,一块写着“智能农机作业控制系统”的屏幕显露出来。旁边的国科鸿鹄运营部经理王龙洋介绍,这个系统相当于农机的智能大脑,人工设置作业范围、作业速度、转弯半径等基本数据后,便可自动生成最优农机作业路径,实现自动驾驶。

记者注意到,鸿鹄T70除了安装了北斗导航终端,机头最前端还挂着一个黑色方块状的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侧面分别竖立着四根蘑菇头天线。

王龙洋说,这些“神器”不但能准确地识别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还能感知地形地貌和土壤阻力变化,通过5G信号实时反馈给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系统精准分析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机手,随时对农机作业任务进行优化和调整。

土地耕整完毕,四台电动智能拖拉机在王龙洋的手持遥控操作下,依次回到农机仓库。

更神奇的是田里跑来跑去的“绿色小蝗虫”。这个测土机器人一天能“体检”上千亩地,30厘米深的土壤里100多种成分它都能检测出来。以前农技员要挖土取样送实验室,现在机器人跑一圈就能生成“土壤体检报告”。

智能农机不但精准高效,而且绿色环保。记者了解到,电动智能拖拉机采用锂电池为动力源,充电一个半小时,作业4到6小时。耕一亩地消耗3度电,作业成本约为同类燃油机的1/6。

目前,国科鸿鹄可生产三款不同马力的电动智能拖拉机,测土机器人和电动智能玉米收割机也即将量产,预计今年生产销售机具1000台套,产值近6亿元。

一周之前,国科鸿鹄刚将9台鸿鹄T70电动智能拖拉机交付给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郑家垭村、南化塘镇化山村、梅铺镇孙家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用。

“我们还不会操作电动智能拖拉机,公司派技术人员进村演示了一次。”孙家洼村党支部书记孙玉柱说,每到农忙时节,机手和机具相对紧张。未来,有了电动智能拖拉机,不论白天黑夜都能自主驾驶作业,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他希望,村里的新农人能尽早学习智能农机操作技能,造福村民。

由鄂产智能农机打造的丹江口库区伏羲农场也将在小河村落成。国科鸿鹄副总经理唐国辉透露,伏羲农场是中国科学院联合十堰市合作建设的智慧农业试点项目,将以智能技术为主要手段、数据分析为依托,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决策。

他期待,随着伏羲农场建成示范,更多人能了解智慧农业,将更多鄂产智能农机带到全国各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白如峰 李尚菲)

编辑:闻佳慧

责编:郑 静

编审:马俊杰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