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6日在十堰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陈新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十堰建市50周年,也是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阔步前进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和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外贸出口增长26.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9%。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东风M9T发动机实现量产,双星东风4.0新工厂、农夫山泉三期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投产。创建国家高新区取得重大进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家,实现增加值330亿元,占GDP比重17.7%,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1.8%。
——重大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汉十高铁通车运营,十巫高速、十淅高速进展顺利,武当山机场机坪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十堰至襄阳卧龙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全线开工,京能热电投产运营,城区供暖一张网初步形成,供暖效果明显改善。管线入廊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战果。预计全年减贫16.9万人,完成省下达年度减贫计划,茅箭区、张湾区、丹江口市脱贫摘帽,房县、竹山县、竹溪县、郧西县、郧阳区预期可通过脱贫摘帽考核。
——生态文明建设再创佳绩。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我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8个县市区全部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神定河、泗河消除劣V类水质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地表水总体为“优”,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II类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累计调水263亿立方米。城区空气质量PM10年均浓度67.6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39.5微克/立方米,创六年来新低;优良天数312天、居全省第三。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重点领域取得关键进展。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快补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短板。持续深化“四项重点”工作,各级干部遍访所有农户,新建扶贫车间3481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2.8万人,建成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关爱服务机构767所。成功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32.9亿元,助力脱贫攻坚。市扶贫办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系统推进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护红线调整优化。“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精准灭荒18.2万亩,建改各类厕所9.2万座,建成城乡垃圾填埋场38座,建改生活污水管网638公里,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96%,97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运行,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市金融机构运行有序,各项存款余额25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7.1%,各项贷款余额1520.67亿元、比上年增长7.21%;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力度,清理规范地方类金融机构,剥离核销银行不良贷款45.33亿元,银行业不良贷款率2.44%,比年初下降1.13%。成功发行政府专项债券22.8亿元,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东风商用车年销售中重卡18.6万辆、实现产值5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国市场占有率突破20%,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市新增新能源整车企业1家、专用车生产企业7家、规上工业企业101家、市场主体7.5万个,入选省“隐形冠军企业”32家。东风小康乘用车即将正式投产,东风装备新能源减速器、东风康明斯国六排放处理、东实大洋电机等扎实推进。部分细分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提升,驰田专用车年产2.2万辆,产值增长43%。装备制造业持续提档升级,高周波公司突破性研发国内首套高精度海上风电轴承感应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工业技改投资200亿元,政府基金撬动各类资本20.8亿元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新材料、清洁能源产值分别增长11%、32%。与中国工程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实施“双百行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4.9%。接待游客74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70亿元,分别增长13%、30%。电商交易额320亿元、增长25%。新增A级物流企业9家、省重点物流企业4家。
(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质量持续提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年度实施项目159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86个,分别比上年增加58个、13个。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7%、13%。常态化开展项目拉练,美瑞特、普尔精密等50个拉练项目竣工投产。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引进规模项目225个,麦澜科技、丰田合成、东风三祥、伟光汇通等招商项目顺利落地。
(四)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城乡发展协同并进。围绕构建“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城区和县域协调发展。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北京路综合改造完成,火箭路、西城大道、土武一级路等建成通车,滨江新区至武当山一级路、武当路复线、三峡路等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新建改建特色基地32万亩,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三品一标”31个,农产品加工产值680亿元、增长17.2%;新改建农村公路4800公里,完成农村电网投资7.7亿元,综合治理中小河流18条,巩固提升安全饮水受益34.9万人;郧阳区被纳入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竹山县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丹江口市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郧阳区积极招大引强,世泰仕等54个重点项目落地;郧西县突出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板材,着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竹溪县打响绿色有机农业品牌,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竹山县做强做大绿松石优势产业,麻家渡镇成为全国淘宝镇;房县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鑫资再生科技顺利投产。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6.5亿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推行“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模式,企业开办时间、城区不动产一般登记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工业建设项目实现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维修改造进展顺利。机构改革如期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实施,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深化“双千”活动,解决企业问题1127个,问题化解率89.1%。新增外商投资企业9家,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省定目标。对口协作取得新进展,新引进产业合作项目14个。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投入33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1%。新增城镇就业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学前教育入选国家优质普惠教育资源扩容建设试点。桂花小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太和医院获批设立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100余场次,新建县级体育中心2个。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通过技术性验收。首届南水北调十堰(郧阳)国际马拉松、第六届市运会成功举办,十堰籍运动员魏冉冉在女子划艇世界杯夺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310万人,发放城乡低保4.8亿元、农村特困供养资金2.6亿元、高龄补贴3712万元。改造城区老旧小区11个,完成棚户区改造3230户。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通过国家总体验收。
(七)健全完善治理体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意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强化行政问责和审计监督,政府作风建设持续加强。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城市公厕管理办法。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02件、政协提案364件。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4小时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深入推进“律师四进”,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47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保持稳定。文明创建持续深化,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国测。“迎大庆、保军运”等重大信访维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守住了“六个坚决不发生”底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掘进,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持续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征兵任务高质量完成,国防动员、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
同时,应急救援、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档案史志、粮食、气象、人防、残联、老龄、统计、社科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50年来十堰广大干部群众的奉献担当和艰苦奋斗。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和老领导老干部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十堰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创新能力不足,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充分,实体经济面临较多困难;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总体偏弱;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风险防控任务繁重;公共服务、民生改善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部分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居民消费受到影响;少数政府干部担当精神不强,专业能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仍然存在,政府治理水平和效能亟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承前启后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稳促调惠防保”,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省定目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节能减排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脱贫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持续推进“补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脱贫质量事关小康成色。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响鼓重槌,防止思想松懈、责任松动、工作松劲。要一鼓作气、趁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持续抓好“补短板”工作,推进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有保障、可持续。做好迎接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稳固提升脱贫成果。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一摘四不摘”,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深做实“四项重点”工作,强化产业扶贫,加强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提高贫困人口自我造血和就业增收能力。
——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深入贯彻省关于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意见,着力完善政策保障、政策衔接、防贫保障、扶贫资产管理、大数据管理、监督监管等制度。抓好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提供帮扶,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突出绿色生态有机主攻方向,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61”产业强农计划,加快培育茶叶、林果、中药材等六个百亿特色产业链。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确保粮油稳定增长。做大基地规模,新建基地10万亩,改造老基地15万亩。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竹房百公里茶叶长廊和汉江百公里林果长廊,加大全国及省级“特优区”创建力度。推进农产品加工扩规提质,开展农产品加工大县创建,支持3个百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780亿元以上。打响特色农业品牌,加大武当道茶、武当蜜桔、马头山羊、郧巴黄牛、房县小花菇等系列产品开发和宣传推广力度,新增“三品一标”品牌15个以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力度。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通过国家验收。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新模式,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编制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实施“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确保8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支持创建特色小镇,建设一批绿色乡村、森林村庄。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5.7万个农村厕所建设改造任务。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汉江干流禁捕、渔民退捕、渔船拆解上岸工作,落实好退捕渔民后续帮扶政策措施。持续开展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稳定畜禽产品价格及市场供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7万户。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探索“三治结合”新模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依规治理村级事务。巩固移风易俗行动成果,继续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平安乡村。
(三)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突出“商乘并举、油电并重”,以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倾力服务支持东风,开工建设东风M9T新工厂,推进东风装备新能源减速器项目,加快东风小康乘用车、东风商用车总装新生产线项目投产。深入推进整车专用化,确保驰田专用车、吉神房车竣工投产。大力实施零部件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锂诺新能源、正和车身、同创同步器等建设。突出数字化改造,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高端模具、数控机床,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发展壮大东风装备制造、国瑞智能、恒进感应等企业。突出提质挖潜,做强做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支持企业扩能提质,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加快轻工纺织、建筑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优化资源配置,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用好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大力推动小进规,确保新增规上企业100家。
——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业务协同、跨界合作、军民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整合现有企业研发设计、现代供应链、检验检测、开放性实验室等资源,提升服务要素在制造业投入产出中的比重,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计划,加快5G商用、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布局十堰。支持“军转民”“民参军”,推动张湾区汽车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持续加强创新驱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融合。加快十堰国家高新区以升促建,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0亿元以上。深化院企校地合作,推进实施“双百行动”,积极支持商用车及智能装备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十堰)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30亿元以上。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提升市民科学素质。
(四)积极拓展市场消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加快培育壮大健康养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节能环保、信息服务等新经济新业态。加快推动京东集团新项目落地和中润普达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电子商务,力争电商交易额增长25%以上。积极推动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汽车、家电、电子产品更新消费,培育平台直播、体验经济、夜间经济等一批新的消费热点。扎实做好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工作。
——提档升级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商贸连锁、仓储式购物、一站式商场、连锁便利店业态,建设一批社区便利店、菜店、服务中心,完善快递收发、费用代缴等便民服务功能。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快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子商务进农村。完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功能,加快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环球港购物公园、寿康冷链物流园二期、供销云仓等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完善旅游要素功能,做好引进龙头企业、创新推介方式、打造特色品牌文章。加强政策支持,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推动武当山、城区和县域旅游联动发展。丰富旅游业态,支持武当山景区设施提档升级,打造文化旅游民宿产业集群。推进一批旅游项目,启动武当山太和文化古镇、武当山生态旅游一级公路、云龙谷旅游度假区等建设,加快推进伟光汇通、欢乐世界、房州古镇等项目,确保竹溪汇湾贡茶小镇、竹山上庸茶城完工。加快整合旅游资源,支持丹江口市、郧阳区、房县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现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0亿元以上。
(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抓紧抓实项目建设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十四五”规划编制等重大机遇,多渠道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国家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围绕中部地区崛起、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实施、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笼子,谋划落地一批现代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强科学调度,滚动建好项目“三库”,提高转化率。抓好要素保障,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盘活存量用地,确保项目落实落地。继续采取项目拉练、专班推进、集中开工等措施,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开工建设十西高铁,加快推进十巫高速、十淅高速、滨江新区至武当山一级路、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百二河生态修复、竹山通用机场等重大工程,确保孤山航电枢纽、夹河关水电站并网发电,十堰至襄阳卧龙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建成输电。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瞄准“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突出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精准性和实效性,引进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加强招商服务和督办考核,提高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投产达产率,确保引进注册规模项目230个,新增亿元以上入库项目150个。
(六)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的要求,积极稳妥化解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控,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继续化解处置不良贷款,建立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重点防范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成果,做深做实降成本、补短板工作。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做强做优国有资本。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借鉴复制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等经验做法,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和自营出口业务。大力拓展开放通道,力争武当山机场航空口岸列入“十四五”规划。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清理各类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深入落实京鄂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新一轮京堰对口协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以“22250+100”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两张网建设,提升便民利民水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降低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持续深化“双千”活动,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信用惠民便企”工程,持续开展失信专项治理。贯彻执行好中央支持民营企业“28条”等新举措。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尊重企业家价值,弘扬企业家精神,壮大企业家队伍,让广大投资者在十堰放心投资、安心创业。
(七)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级
——加强中心城区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内涵式发展。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优化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实现控详规全覆盖。加强城市更新,以百二河为主轴,统筹推进生态修复、路网改造、环境治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继续推进地下管廊配建工程,提高管线入廊率,促进科学管理规范运营。启动建设航空路东风大道高架桥,加快推进三峡路、武当路复线、朝阳路改线、东风商用车新工厂物流通道,确保江苏路延长线等建成通车。启动建设高铁十堰东站至双楼门道路,力争郧武一级路十堰东站至林荫大道二号线提前通车,解决城区东部交通拥堵问题。新建武当路、重庆路山地街头游园,配套完善体育设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4万户改造任务。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开展物业市场综合治理,解决好市民家门口“天大的小事”。加快生态滨江新区建设,启动南水北调博物馆、杨溪至安阳一级路等项目。
——强化县域经济支撑。把县域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底色、特色、成色,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加快把资源、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加强县域经济考核,激发县域内生动力,促进各县市区担当作为、比拼赶超、争先进位。深入落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市场主体培育、基础设施提升等八大行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规模,支持各县市区彰显特色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水资源利用及水制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产业。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为抓手,强化“中心”引领,提升“两翼”动能,加快“高地”崛起,完善“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产业布局。大力支持和统筹推进十堰开发区、高新区两个重点区域建设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十堰垭子至大川一级路、十房一级路、竹山城关至上庸一级路、郧西天河口大桥、武当山客运换乘中心等项目建设。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两山”创新实践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神定河污水处理升级改造项目,更大力度改善提升神定河水质。推动老旧小区清污分流、支沟治理、城区智慧排水等工程,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稳定保持丹江口水库水质Ⅱ类标准,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94.3%。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油烟等污染综合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6%以上。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控新增土壤污染,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完成“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管控边界。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启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加大城区裸露山体修复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推进“一山五区”重点区域绿化,打好汉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
——创新推进“两山”实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惠民、共治共享,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健全完善与绿色GDP匹配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治理方式。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探索推广“两山”实践创新典型示范。抓好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支持丹江口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九)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推进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稳岗返还、技能提升等行动,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再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扩容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稳妥推进高考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中职资源整合,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驻堰高校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贯通大中小各学段。启动东风技师学院整体搬迁,推进湖北汉江技师学院、车城西路二小、柳林小学改扩建、东风50学校等建设,确保天津路二小、东风21小学、柯家垭小学投入使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抚恤优待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认真解决好“一老一小” 问题,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和普惠托育服务,创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力争养老床位达到2.5万张。持续推进殡葬改革,确保市殡仪服务中心、县级综合性殡仪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取消耗材加成、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工作。提高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标准。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推进县域医共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民俗文化,打响十堰文化品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新增规上文化产业企业10家。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全民健身等活动,举办好武当武术、水上运动等赛事活动。深入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推进十堰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建设,支持房县体育中心、郧西县文体中心、丹江口市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
——奋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对标创文指标体系,抓实抓细基础工作,持续发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增内涵,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十星级”农户、文明系列创建活动,推进竹山县、房县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巩固“五城联创”成果,持续改善城市环境。深化“志愿之城”建设,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德向善、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眼长效常治、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法治十堰”建设,全面完成“七五”普法目标任务。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妥善化解信访积案。深化“平安十堰”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创建“长安杯”,推进“雪亮工程”。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消防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全力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加强国防教育,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
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政府全体干部的终身课题,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提升务实专业创新的干事本领,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确保政令畅通、执行到位。坚持做到对党忠诚、为民尽责,增强担当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在攻坚克难中诠释忠诚,在推动发展中担当作为。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构建职责明确、高效诚信的政府治理体系。从严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进一步提升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提升专业能力素养。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五个过硬”,增强“八种本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政府干部队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务实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锐意创新,善谋善为,善作善成,推动政府工作争先进位。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意见,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大力治理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紧盯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关键环节,全面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监管,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做到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勤俭办事。
各位代表,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展现十堰作为,为打造湖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