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刚刚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堰作为现代化汽车城,正锚定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建设目标,引导扶持广大企业研发新技术、培育新动能。在全市各工业园区、智能工厂、研发中心,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春潮涌动、生机勃发。本报今日起推出《向新而行智启未来——新质生产力观察》专栏,敬请关注。
“万润正极材料出货量稳居全国前列,远景动力产值迈上百亿元台阶,汉江集团丹江口铝业新能源电池铝箔坯料项目建成投产,全市新型电池产值同比增长41%……”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由“点”入“面”,展示出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新型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我市创新政策支持,依托产业资源、新能源汽车产能优势等,突破性发展新型电池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电池研发、生产及终端应用基地。
“龙头”领航集群发展
磷酸铁锂作为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位于十堰高新区的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8条生产线全速运转,磷酸铁锂日发货量超260吨。
万润新能源于2022年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磷酸铁锂、磷酸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主要锂电池企业的供应商。截至去年底,万润新能源磷酸铁锂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三。
以万润新能源为龙头引领,目前,郧阳区正加快8GWh储能PACK项目、8.3GWh储能系统项目、新能源矿卡项目、储充电设备等优质项目建设,推进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创新联合体、武当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高地。
匀浆、涂布、辊分、模切、卷绕、装配……4月20日,十堰远景动力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新能源电池制造车间内,数十个工序高速高精度全自动化运行。通过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和碳管理平台,可记录每一块电池运输、生产、包装等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远景动力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电池科技公司。2023年底,远景动力十堰基地生产线全部投产,覆盖电极、电芯、模组、电池包等核心电池产业链技术,生产最新一代储能电池与乘用车、商用车电池产品,销售覆盖全球主要汽车、储能市场。
“2024年,远景动力十堰基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423%,出口产值超过13亿元,位居全市第一。”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表示,公司十堰基地正持续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加强全球供应链能力建设,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以赢得高价值市场、高端客户和高质量订单。
随着万润新能源、远景动力等产业龙头不断释放“磁吸效应”,越来越多的关联项目陆续落地,十堰新型电池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我市印发《十堰市突破性发展新型电池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以来,全市新型电池产业链逐步完善、规模持续壮大。目前,全市共有远景动力、猛狮动力、云极新能源等电池生产企业5家,已建成电池产能30GWh。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3家,已建成磷酸铁锂产能28.5万吨。截至去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新型电池关联企业实现产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41%。
创新驱动补链强链
为不断延链补链,提升新型电池产业韧性,近三年,我市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大力引进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新型电池关键材料企业。
在十堰经开区,由聚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全市首个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已投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一期投资2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
在丹江口市,汉江集团铝业公司年产7万吨新能源电池铝箔坯料项目于去年11月20日正式投产。全面达产后,该公司将形成12万吨铝深加工产能。不远处的湖北省宝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近段时间工人们“两班倒”,白班忙生产、晚班忙测试,其生产的锂电池储能系统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
在郧西县,主要研发生产高端动力锂电池PACK的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出月工资1.5万元的高薪,广纳专业人才。
在竹山县,竹山墨立新材料导电剂项目有序推进。在茅箭区,东实玖行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动力电池箱总成供不应求。
“只需3分钟,就能为新能源商用车换上一套电力充足的电池,比加满一箱油还快。”东实玖行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俊成说,该项目为解决新能源商用车“充电难”问题提供了可靠方案。目前,东实玖行已形成年产动力电池箱总成1.5万套的产能,主要配套东风汽车,同时辐射陕汽、宇通、大运、三一重工等企业。
此外,武当实验室储能PACK及集成研发、智能充电桩两个项目已顺利建成投产;万润新能源“高性能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研项目荣获2024年湖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功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十堰首个新型电池科技创新平台“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已正式运行……
全产业链加速集聚成势,上下游协同效应日益凸显。我市现有规模以上新型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32家,业务涵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多元锰酸锂正极材料、铜箔、铝箔、锂离子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
创新活力充沛、发展韧性强劲的现代化新型电池产业生态,正为我市加快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建成中国商用车之都注入强劲新动能。
激活优势前景无限
我市被誉为“中国商用车之都”。根据《计划》部署,我市正围绕锂、钠、钒、氢、固态等五条技术路线,加快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培育全国一流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新型电池产业集群,将新型电池产业打造成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做大做强新型电池产业是政企双方共同的使命。依托雄厚的传统工业基础,十堰正夯基补链、培强育新,新型电池产业正聚群成势。远景动力将持续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动十堰及周边地区新能源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加快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为十堰乃至湖北的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打造新标杆。”展望未来,赵卫军信心满满。
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十堰发展新型电池产业具备四大优势:一是市场前景广阔。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十堰已拥有整车企业12家,具备年产10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其中新能源整车企业9家,涵盖纯电、换电、氢能、混动等多条技术路线,汽车产业持续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发展。二是产业基础扎实,万润新能源、远景动力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氢能燃料电池领域具备先发优势,拥有东风商用车、东风特汽、东风华神等相关项目和企业。三是钠电材料已经量产出货,万润新能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量产并上市,远景动力也在钠离子电池研发上进行布局。四是钒矿资源富集,十堰全钒液流电池资源富集,钒矿资源量居全省首位,竹溪县已布局相关项目。
长期关注新型电池产业动态、参与起草《十堰市突破性发展新型电池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市经信局原材料工业科科长刘小利认为,虽然我市新型电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仍需注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各县市区合理规划,避免盲目投资与产能过剩。同时,要继续培育龙头企业,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此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新型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加强区域整车与动力电池协作配套,推动全产业链实现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全链向“新”,劲头“满格”。相信在政企协同、创新驱动、优势赋能的合力推动下,十堰必将在全国新型电池产业版图中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为推动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纪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