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进新家园“扶”出幸福路系列报道②

“移”出崭新天地 “迁”进幸福家园

——我市扎实推进移民避险解困项目纪略
日期: 2024-07-18 07:58:31
来源: 十堰日报

竹山县文峰乡滚子岭村青龙寨移民安置点。

先后实施三批移民避险解困项目,总计完成移民搬迁安置7673户26418人,拨发项目资金105225.29万元,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28个……

民以居为安,民生居为先。2014年以来,我市抢抓中央和湖北省分批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扶持的历史性机遇,坚持统筹规划、着眼长远,将避险解困项目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倾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移民美丽家园。

施惠民之策安民居民心

盛夏时节,堵河之滨,山峦叠翠。记者走进竹山县文峰乡滚子岭村青龙寨移民安置点,绿树掩映之下,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村道宽敞整洁,庭院鲜花盛开,树木绿意盎然,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美景在眼前展开。

该安置点是竹山县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之一。搬迁前,滚子岭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生活艰难、交通不便……2016年,竹山县移民避险解困重点项目获批复。经统一规划建设、统一集中搬迁、统一综合治理,如今的青龙寨移民安置点“颜值”焕然一新,文明乡风扑面而来,美丽家园从蓝图变为现实。

“土路变柏油路,土房变高楼,家家讲卫生,孩子有学上,健身有场所,就医有保障……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日子越过越美。”提起现在的生活,村民王太礼赞叹不绝。

移民避险解困项目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寄托着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为用好用实这项利民惠民政策,我市坚持把避险解困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组织、建设、监督、保障等各项机制,按照相关政策要求,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全力打造避险解困移民安置示范点。

自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启动以来,市移民服务中心作为全市移民工作“先头部队”,主要负责人、党员干部深入各县(市、区)安置点、项目建设一线,摸底调研、跟踪督查、督办进度,切实保障惠民工程落实落地。

续后扶新篇促民稳民兴

房县姚坪乡观音沟村茶园里,一条蜿蜒的游步道镶嵌在园中,一个个喷灌设备旋转着喷射出弧形的水雾,一群白鹅排列成行穿行在茶树下,时不时低头藏匿,仿佛在捉迷藏。

“这些白鹅是茶树健康生长的好帮手,它们除虫吃草,粪便能当肥料,贡献大着呢!”茶园管护人员介绍,茶园是村集体产业。村委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开办“观音茶社”,走文旅融合之路。

观音村是该县避险解困安置点之一。依托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该村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成为集“茶园观光、休闲旅游、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典范。

善水利民,稳民兴民,这是我市做好移民避险解困“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缩影。

市移民服务中心将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实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强化资金管理,联合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资金拨付、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针对项目土地流转、后期档案管理等工作,该中心将坚持原则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以“一镇一套、一村一册、一户一档”为标准建立详细档案,为安置点后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座座移民新村、一张张幸福笑脸,让人们真切感受到避险解困工作给移民群众带来的喜人变化。我市将避险解困作为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精准“滴灌”、“靶向”安置、“造血”致富等举措,让移民不仅搬得出、稳得住,还能脱贫、可致富。在新的“赶考”路上,市移民服务中心将继续以实干为笔,绘就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新图景。(记者 刘俊 通讯员 张启朝 张娟)

编辑:闻佳慧

责编:陈玉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