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记者在车城西路看到,市园林局工作人员手持电钻,在法桐树干上钻孔,随后将小药瓶插入其中。这是我市今年治理法桐飞絮的新办法,通过新药剂能够快速达到治理飞絮的效果。
法桐又称悬铃木,是我市常见的行道树树种,不仅生长迅速、枝叶茂盛,适应性强,还可以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城市温度。但随着春季的到来,平日诗意的法国梧桐,又开始大量结球果,球果开裂后散发果毛,刺激接触人群的皮肤及呼吸道,使人产生过敏反应,成为恼人的污染源。
今年,市园林局以车城西路为试点路段,重点开展法桐飞絮防治工作。过去两年,市园林局植保站一直采用为法桐注射“避孕针”的方式,来干扰法桐雌雄花粉授精,使其不能结果飘絮。虽已初见成效,但为了更加快速直观地改善飘絮问题,该局首次引入新型法桐球毛抑制剂“絮无影”。新措施以法桐胸径为参照,一树一测量,在树干离地一米处,进行钻孔插瓶,按照对应药物使用量在瓶中注射植物生长调节剂,让法桐的一部分花芽转变为叶芽,另一部分花和幼果自动萎缩脱落。药物使用后,40至50天即可对施药法桐的结果率进行观测记录,与往年的当年施药、次年见效相比,治理所需时间大幅缩减。
下一步,市园林局将持续监测车城西路试点效果,并对东岳路、上海路、天津路等34条主次干道近1.2万棵法桐开展治理作业,力求从源头控制飞絮污染,平衡生态效益与市民生活品质,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记者 吴楠 通讯员 李少青 肖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