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激发蓬勃向上新活力

——2025年市数据局全力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
日期: 2025-02-20 08:40:58
来源: 数据十堰

张湾区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园、“十堰智谷”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加快“数字武当”“再现武当-数字客厅”等数字文旅建设。

竹溪县依托“国芯一号”智算中心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

……

2月5日,记者从市数据局了解到,2025年,该局把实现“一地一品”作为重点任务,着力打造县域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数化十堰建设,深化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将我市数字经济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

主动谋筑根基

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全市数据中心规模达到3800个标准机架,先进存力超150PB,智能算力规模突破3500P。

增加5G基站1000个以上,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及以上)端口累计超6.5万个,部署5G-A基站50个。

为贯彻落实“数化湖北”行动计划,2025年,市数据局站位全局主动谋,高位推动,一系列规划措施将持续铺开——

编制《十堰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规划》《十堰市数字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推动大数据能力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数据采集汇聚、共享交换、开发治理、安全管理和可视化展示能力,实现数据“一本账”展示、“一站式”申请、“一平台”调度。探索利用智能机器人、虚拟数字人等智能咨询终端,打造AI智能导服、智问智答。推进远程“云帮办”服务模式,根据企业群众需求开通“政务直播”,实现线上帮办导办、政策宣传和实时互动解答,提供“触手可及”的政务服务。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十堰”设施体系。加快算力设施建设,推进武当云谷智算中心(二期)、竹溪“国芯一号”智算中心(二期)、张湾区工业生产基地通信枢纽中心等项目建设。规范武当云资源管理,扩大商用密码资源池应用,确保政务数据存储、传输、使用安全。

加快推进应用系统全量对接,夯实“数公基”底座。政府领域存量应用系统与“数公基”对接改造率达100%,60%以上部门完成系统整合改造,实现数据全量汇聚。建设城市操作系统,支撑城市管理、公安实战、惠民惠企、乐业安居。大力推进“数公基”在智慧林业、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物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应用系统研发和数据汇聚上图。发挥“数公基”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型电池、“车路云一体化”等项目上的支撑作用。

抓创新求突破

全力优化数字经济生态

市数据局提前谋篇,有序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编制《十堰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规划》,建立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机制,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力争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新增100家。

优化信息化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谋划争取力度。聚焦信息化项目“三库”流转,出台《十堰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优化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围绕“两重”“两新”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谋划申报数字经济项目,争取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

推动核心产业能级跃升,强化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坚持数字经济“四上”企业抓增长、达标企业抓入库、临规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培育本地数字经济龙头企业10家。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等优势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占GDP比重达到7%。谋划区域特色产业,推进“1+3+N”(1个市级、3个区级、N个县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重点招引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等新兴产业,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强化政策协同,加大企业梯次培育力度。举办数字经济产业联盟论坛,开展数字经济企业家沙龙活动,探索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数创贷”、算力券等激励举措,支持初创型、高成长数字经济企业健康发展。

建立数据要素生态,促进数据产业发展。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推进数据产业区域聚集,建立本地化的数商生态圈。抢抓“数据要素×”“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机遇,争取1至2个国家、省级数据要素流通试点项目。

强赋能优服务

持续提升数字惠民质效

推进十堰联创区建设,巩固“321”改革制度体系,一体化推进事项区域通办、联办。

探索“水经济”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等网上申办,实现“企业不出门申报、政府不见面审批”。

……

一项项具体措施,可以窥见2025年市数据局推进十堰联动创新区建设、打造政务服务改革高地的创新探索。

为优化政务服务,市数据局将探索以系统、数据、业务“三通”为基础,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无缝对接。

建立市级智慧大厅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办理监督、大厅人员管理、业务数据分析等大厅智能化监管和可视化展示,政务大厅从“人管”向“智管”转变。推动材料“免填免交”,材料减免率达30%以上。

推广国家37个、省级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探索开展3至5个市县级“高效办成一件事”地方特色事项,实现更多民呼民盼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以“社区E掌通”为载体,推进3至5个事项简流程、减证明,让企业、群众享受数字发展带来的便利。

对标深圳、上海等地的政务大厅,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展现大厅服务专业、亲和的新形象,建设人民满意大厅。践行政务服务“一线工作法”,在政务大厅开展政务服务部门局长、科长全员“坐窗口、走流程、优服务”活动,在偏远地区开展“移动综窗”上门服务活动,在园区、商圈、社区设立20个“政务驿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围绕全市10个千亿产业建设,开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优质高效审批服务。在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园区等探索开展项目落地“零障碍”、中介服务“零收费”、监管服务“零缝隙”、竣工验收“零跑腿”改革,在项目筹建、报建、施工、验收等阶段全流程定制“一企一策”服务方案,促进工业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

向“数”而行,乘“数”而上;以“数”致胜,加“数”前进。在这场与数字化发展浪潮的双向奔赴中,一个更具韧性、更有活力、更加智慧的“数字十堰”正驶向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十堰篇章贡献数字力量。

编辑:闻佳慧

责编:郑 静

编审:马俊杰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