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改委关于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索引号
000014349/2024-28174
文件类型
通知
发文单位
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十政发〔2024〕4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28日 15:29:51
效力状态
有效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

十政发〔2024〕4号

市人民政府

批转市发改委关于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市发改委关于《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已经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2024年5月13日

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市发改委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化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外贸出口、使用外资(FDI)均增长15%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五个必须”,落实“五个统筹”,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生活、高标准安全“四个体系”,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四化同步发展,突破性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全力稳增长、保民生、稳大局,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十堰实践。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科技赋能、政策护航,助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一是以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中心落地十堰,建设“武当实验室”,用好技术创新“四个平台”,推进国家火炬十堰张湾汽车智能装备及关键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武汉、深圳、西安等地离岸科创基地建设,新培育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0家。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应用体系化标准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十百千”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开展校企“双进”活动,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力争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180亿元以上。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健全完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引进千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大学生留(回)堰实现2万名以上。二是以政策叠加助力企业向好发展。全面落实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全过程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创建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试点,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制定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集聚、优化配置。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开展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推进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全面实施“亩产论英雄”。三是以要素保障推动增长点达产达效。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户户走到和企业家沙龙,强化金融、创新、土地、能源、人才等要素保障服务,助力138个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长点发挥效能,重点推动54个亿元以上重大增长点达产达效。

二、抓新机遇、抢新赛道,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突破性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整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东风商用车、三环、东风特汽、易捷特、神河提产扩能,开工建设十堰华工激光智能装备应用、同创AMT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沃尔沃高端商用车和发动机等项目,加快实施东风商用车D600、雷诺BBG24、东风S4等项目,续建远景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鹏飞氢能重卡生产等项目,力争2024年汽车产量增长10%,新能源汽车占比达35%以上。支持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车百基金在堰开展供应链协同、零部件供应、仓储物流等六大服务,争取长江供应链公司在堰成立子公司,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和深度合作。加快建设一路、一园、一景示范应用场景,支持东风商用车、东实玖行参与汉十高速多能源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积极争创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试点城市。举办中国商用车论坛、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旅游链对接大会等活动,争取将中国商用车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十堰。二是做大做强生态文旅康养产业。支持武当山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泛武当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武当新区”规划有效衔接,推进武当太极、武当功夫、武当养生、武当建筑四大品牌产品化。积极争取世界道教理事会永久会址落户武当山,全面叫响“祈福圣地·太极武当”IP,高水平举办第二届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加快东风商用车工业旅游基地、中华诗经城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环武当山、环丹江口库区、环郧阳湖康养民宿集群,支持丹江口生态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郧阳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抢抓西十高铁开通、机场国际航班临开窗口期,定向开展宣传营销,巩固拓展重点客源市场。做强“十堰好礼”文创品牌,建立专精特新旅游商品名录,争取太极文化全球推广项目落户十堰。力争2024年旅游年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10%以上。三是加速发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积极创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筹办全国性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大会。加快推进一轻食品、燕京啤酒、华润怡宝等重点水产业项目建设,支持芙丝矿泉水发展,开发茶多酚高端饮品,支持房县争创中国黄酒之乡。四是持续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支持丹江口市全力打造甾体药物全产业链条生产基地。新开工华海共同生物产业链项目,推动共同募投、合成生物等重点项目按期投产,中健合力大健康产业、优宝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推动丹江口市、竹溪县等医药化工产业园提标升级。推进长药控股与北科生物、英伟达医疗合作,加快打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培育“武当药谷”示范基地5个以上,新增林下中药材1万亩以上。加快鄂西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推动开展原创性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五是全面发展“多支撑”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持鑫资集团、天钢循环经济等企业扩能增效,推动10万吨再生铜资源利用、20万吨再生铝等项目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发展卫浴产业,推进竹山宝丰卫浴产业园与张湾区电镀产业园、房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跨区域合作,筹办第二届竹山卫浴博览会和卫浴产业发展大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220千伏大堰变、十竹天然气管道等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实施十堰末站外迁,力争西气东输三线西峡-十堰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茅箭区、丹江口天然气储气设施项目,郧西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东风特汽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等。研究推进北广场分布式供暖,规范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完善充电桩布局,加密城际间路网和乡村充电基础设施,新建充电桩8000个。发展供应链物流产业,推动“堰水进京”铁路货运物流建设,十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全面开工,确保鄂西北交通物流产业园建成运营。发展纺织产业,推动中锦制造、鸿迪纺织10万吨涤纶丝等项目建成投产。六是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聚焦低空经济,研究出台支持低空经济产业政策措施,争取北京中航智、中科院翱翔星云无人机和太力航空高分子材料等项目落地。聚焦新型电池,支持万润、宏迈高科等企业提能增效,推动云极新能源、丹江口铝业、昊徽新能源等项目加快建设,杭州协能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广东金锂锂电池绿色循环利用等项目签约落地。大力引进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企业,规划布局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探索固态电池等领域。加快建设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创新联合体。聚焦生物技术,依托胚胎干细胞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储备干细胞医疗产业化技术。聚焦智能制造,鼓励有条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发展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汽车装配、物流运输机器人。聚焦国家战略性资源开发,推进2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开展铌钽稀土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利用前期研究。聚焦数字经济,支持经开区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园区,鼓励丹江口市争创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加快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建设,支持中贝智算武当算力集群项目建设。推动工业企业网络化改造,力争推广200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标识解析应用;开展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力争完成1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灯塔工厂,力争建成5G全连接工厂5家以上,培育2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施“双千兆”网络提升工程,新建5G基站1500座。

三、扩大内需、优化供给,打好投资消费“组合拳”。一是加快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落实“3313”项目梯次推进、“三率两量”调度机制,开工建设福银高速十堰段改扩建、房神高速等1173个项目,加快建设西十高铁、十巫高速南北段等575个续建项目,确保双高路等894个项目竣工。强化“三争一请”。抢抓政策窗口期,全力争取特别国债、专项债券和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做实做细武当山旅游轻轨、汉江北高速等项目前期,积极争取十堰至南阳、安康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郧商高速、汉江北高速纳入省“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支持神定河菜市场拆迁、武当山引水上山等重点项目争资,力争全年争取资金400亿元、增长10%以上。大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十堰山水、生态、人文、产业优势,抢抓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机遇,全力引资引智,力争弗迪电池、新能源乘用车新车型、华润怡宝矿泉水、康师傅饮用水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至少招引落户1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健全监管机制。研究出台重大项目前期管理办法,强化项目审查和前期经费管理。深化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围绕“三库”“两算”“三评”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巧借政策利好,持续激活消费潜力。用好促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持续开展消费促进活动300场以上。支持商业街区提档升级,打造10条特色街区。挖掘孵化新业态企业,引进知名品牌10个以上。建设直播电商聚集区,力争创建6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2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分类实施商贸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50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1亿元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5家、80家。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65个,打造县域多品牌汽车流通服务综合体示范项目2个,加快寿康华悦汇、武当不夜城三期、竹山老街综合改造(A地块)等14个商贸项目建设。

四、协同发展、开放共赢,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一是全面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建。更好融入襄阳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通都市圈循环通道,实现多点“硬联通”,加快推进丹江口-老河口、丹江口-谷城一级公路,福银高速公路谷城至柳陂段改扩建工程、房县至神农架高速公路等路网建设。共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服务平台,打造“襄十随神”城市群技术交易大市场。共建“襄十随神”文旅产业联盟,拓展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事项。深化京堰对口协作,组织京堰旅游研学,谋划开展对口协作十周年活动,推动中关村信息谷项目落地。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加大支援力度,打造十堰医疗教育援疆品牌。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市更新,促进城市品质有效提升。谋划建设武当新区,加快建设中央商务活力区、中央文化区。谋划城区到武当山轻轨项目,推动紫霄大道跨东风大道高架桥、厦门路、武当路复线等城市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92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发分布式光伏管理系统,实现分布式光伏规范化管理。研究推进北广场分布式供暖,建设分布式综合能源站。推进现代公园城市建设,新建一批森林公园、街头游园,再建设健康步道10公里。深入实施“畅通车城”,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9条。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巩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成果。提升社区服务,建成完整社区13个,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6个。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提升县城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县城人口集聚效应。统筹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双集中”全面铺开,支持每个县发展1至3个主导产业。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促进工业区、产业区职住平衡。立足产业带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争创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市。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油橄榄等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扩大“武当山茶”“武当山珍”“武当蜜桔”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新认证“三品一标”20个以上。力争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广北斗终端、智慧农机应用等新机具、新技术,建设双兴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乡村建设“6+2”、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驻村帮扶成果“四大工程”,支持丹江口市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三是促进高水平开放。抢抓二手车出口资质放开机遇,成立十堰二手车出口企业联盟,支持企业在俄罗斯、中亚、非洲等地布局二手车组装产业园。加大汽车产业供应链对接力度,发挥汽配人网、汽配之家资源优势,扩大汽配零部件出口规模。开展百企百展行动,支持企业参加巴西汽配展、法兰克福汽配展等境内外重点展会,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外贸主体成长工程,新增出口破零企业50家以上。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建设公共海外仓3个以上。加快申建保税物流中心,推动武当山机场实现临时开放跨境包机直航,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五、生态优先、绿色转型,探索绿色低碳新路径。一是推动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高质量编制完成丹江口库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丹江口库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建设。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七大工程、六大行动,持续深化18个“小切口”项目,再谋划建设70个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省级试点,全面推进8个市级小流域综合治理,形成“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统筹发展模式。加强丹江口水库污染防治,开展丹江口水库流域水环境专项监测。积极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推动县市区成立“两山”平台公司,对闲置或低效开发的生态资源进行系统化摸底、规模化流转和专业化开发。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用好绿色低碳发展基金,探索设立“两山”产业引导基金。积极对接中碳登,深化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市场交易机制。持续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支持万润、东风商用车开展碳排轨迹全流程监测,推动107家年用电量达500万千瓦时以上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推行公众生活减碳计划。争取一批绿电指标,创建绿色工厂、零碳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15家。二是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丹江口库区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搭建丹江口库区“水地空天”智慧监测体系,加强神定河、泗河流域工业污染源监管,推进支沟及入河入库排污口排查整治,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以上,全市地表水国、省控考核断面优良比例达到96%以上,确保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三大”标志性战役和“六大”攻坚提升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定考核标准。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推动建设“无废”城市。三是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碧水守护”三年行动,全面完成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探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数据库,建成“碧水卫士”智慧环保平台。推进国土绿化质量提升行动,完成营造林不少于90万亩,林相季相改造30万亩。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支持房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竹溪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强化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全面强化社会保障。落实稳就业支持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协调联动,推进返乡创业,兜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50个以上。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城市建设,实施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加快街道养老综合体、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居家适老化改造、幸福食堂等项目建设。做好慈善、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工作,支持市儿童福利院争创全省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积极争取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91套,新增一批停车位,实现城区智慧停车一张网。二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巩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确保普惠率85%以上,完善农村幼儿托幼服务。持续深化中小学教联体改革,推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和流动。持续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强化教育规范治理。实施普通高中“高原-高峰”计划,加强市县高中联校协作,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更名大学。三是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推动建设鄂西省域医疗中心城市,持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太和医院七里垭院区、经开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完善医联体支持政策,推进国家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城市建设。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县域三级医院建设。实施“健康十堰2030”行动,持续推进“323”攻坚行动,力争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7%以上。四是全面繁荣文体事业。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博物馆、学堂梁子(郧县人)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15分钟文化圈,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1000场,力争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家。推进体育强市,申办承办省级以上赛事8场次以上,新建全民健身示范工程10个,打造马拉松、自行车公开赛等高品质赛事活动品牌。

七、严守底线、稳定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是坚决守住经济金融安全底线。加强“一主四优”等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严格财政支出管控,牢牢兜住“三保”底线。严格债务管理,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妥善化解到期存量债务,守牢债务风险底线。加强房地产保交楼、国企“非标”融资、地方金融机构风险等监测防控,加强对传统及新领域金融风险形势研判分析,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二是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推进撂荒地清理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24.66万亩,牢牢守住262.25万亩耕地红线,坚决落实206.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抓好粮食收购储备,坚决完成5.35万吨市级储备粮任务,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和供应稳定。三是坚决守住生产安全底线。全面做好能源供需形势预警预测分析和统筹调度,最大限度降低各类突发情况、极端情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紧盯地质灾害、燃气、非煤矿山、危化品、消防、工贸等领域安全风险点,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四化”体系,建强基层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激活基层应急管理“末梢”,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四是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强化重点民生商品和民生领域价费监管,加强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严格落实价格联动补贴机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犯罪行为,确保食药安全。加强“一老一小”用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质量安全事件。

附件:十堰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2024年计划

附件

十堰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2024年计划

经济指标

2023年计划

2023年完成

2024年计划

1、地区生产总值(GDP)

7%

6.1%

7%以上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8%

6.8%

9%左右

3、固定资产投资

12%

5.6%

10%左右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

8.4%

10%左右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

20.5%

8%左右

6、外贸出口

10%

13.8%

15%左右

7、使用外资(FDI)

15%

83.3%

15%左右

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5.4%

与经济增长同步

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8.2%

与经济增长同步

10、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3.2万人

4.19万人

3.5万人

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3%左右

省定目标以内

省定目标以内


编辑:马培

责编:陈玉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