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竹溪县:拥抱绿水青山 逐梦金山银山

时间:2024-12-03 10:00:00

地点:十堰市传媒中心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十堰市委宣传部外宣发布科科长 顾才华

发言人:竹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马力;竹溪县科经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君;竹溪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喻泉源;竹溪县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旭光;竹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尹东升

摘要:12月3日,由十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厅举行,邀请竹溪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建设情况,并现场回答省市媒体记者提问。

12月3日,由十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厅举行,邀请竹溪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建设情况,并现场回答省市媒体记者提问。

竹溪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生物多样性重要功能区。近年来,该县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奋力争创“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竹溪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20多项“国字号”荣誉,并创成首批荆楚旅游名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守好绿水青山,生态价值不断彰显。该县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科学编制“一沟一策”方案,对症施策,整治重点支沟22条。坚持岸沟同治,在龙王河流域试点“两厂两区三级”污水处理模式,分区分级补全污水管网和人工湿地,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污水收集率达85%以上,水质全年稳定达Ⅲ类水以上。今年以来,统筹布局重点项目16个,并以流域内贡米基地、黄连山、绿之恋三大核心,整合山、水、林、田、路、村落等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村民持续增收,惠及流域内18个村场、5969户家庭,龙王河小流域试点顺利通过市级试点中期评估。大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成立水源保护公益基金会,组建“缘溪行”环保志愿服务队142支,累计开展志愿服务500余次。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废旧农地膜回收利用率达84%,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力实施提绿增美,完成国土绿化22.8万亩,增厚县域绿色家底。稳步实施“两山”实践创新,成立全市首家“两山公司”,核算全县GEP总值1165亿元,全面摸清生态资源数量分布、质量等级、权益归属、保护开发等情况,发放全省首张生态资源受益权证。对全县320个村统一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村股份合作社,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形成生态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库”,发放股权证7051本,首批近100万亩林业资源纳入碳汇资源运营管理。开发茶叶贷、碳林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授信发放漆树贷2.37亿元。“退耕还林+产业”案例获国家林草局推介,双竹林场获“全国国有林场副理事长”称号。

加快转型升级,绿色产业日趋壮大。主动对接全市“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抢抓城市更新、消费升级、强县工程等机遇,打造文旅康养、绿色食品饮料、清洁能源和电子信息等绿色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发展。文旅康养方面,倾力打造以非遗山二黄作为文化灵魂、以竹溪美食作为产业之根、以夜游经济作为顶层逻辑的主题式、沉浸式文旅街区—武陵不夜城,盘活带火文旅商贸。开街以来持续火爆,五上央视,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先后入选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全县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45%、95.5%。绿色食品饮料方面,引进浙江力石、杭州茗宝等知名茶企,认养茶园1000亩,打造茶叶超级工厂,搭建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模式,增强链条“竞争力”,茶叶销售额突破18亿元。落地竹沥水提取、茶旅融合、魔芋果胶、中药颗粒、精酿啤酒、雪域青稞酒、万吨黄酒及果酒等一批契合竹溪水资源禀赋项目,水产业产值实现10亿元。清洁能源和电子信息方面,规划建设电子产业园720亩,建成13幢多层标准化厂房,吸引凯泽鑫、钰康、裕冠、特朗斯通、力莱科技等电子企业陆续到竹溪投资,成功构建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电解电容完整产业链。

加强科技赋能,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积极融入省市供应链平台,建成投用竹溪物流供应链平台,推动芙丝平价水、竹溪农特产品进门店、进商超,综合成本下降30%,运费同比下降25%。持续做强园区平台,园区扩容至567.21公顷,在园企业达52家,规上工业企业34家,引导钰邦转移总部产能订单1000万支,车规电容生产线通过欧盟新能源认证。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搭建数字平台,上线运营“国芯一号”智算中心,签约算力合作企业26家,已初步实现财政收入1350万元,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产出经济效益13亿元。提前谋划低空经济,无人机项目组装下线并成功试飞。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7家、两化示范企业13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家。

下一步,竹溪县将继续锚定“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目标定位和“一城四地”(鄂渝陕毗邻地区节点县城、秦巴山区森林康养旅居地、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非遗文化传承体验地、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战略功能定位,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动赢得保护和发展的主动,勇于改革实践,实干推动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竹溪力量!(记者 周珍)

编辑:孟楠

责编:陈玉